荀子认为: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,而不在于争夺。仁义之兵统治的地方,就会达到大治的局面,仁人之兵所经过的地方,人民就会得到教化,就好像得了及时雨,没有人不高兴的。尧伐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有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,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。因此,近处的人都喜爱他们的美德,远方的人都仰慕他们的仁义。这样,军队用不着刀兵相见,远近的人就都来归服了。德行如果达到这样好的程度,它的影响就会遍及到四方远近的地方。
人们常用这个典故形容未经血战就获得了胜利。
·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·
典出《孙子·虚实篇》。
夫兵形象水。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
用兵作战的情形就像水流一样,水的流向是避高而就低;作战的动向是避开敌方坚实之处而攻其薄弱环节。水因地形而制约其流向,用兵则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其制胜的方针。所以说,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,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。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,就叫用兵如神。
在这里,孙武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作战经验,提出了用兵打仗应当根据敌情决定取胜的方针,不能墨守某种既定的作战方法。他认为,同自然界的流水一样,战争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。因此,指挥者只有根据战局的变化,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才能因势利导,夺取战争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