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的漆器工艺民国初期仍保持了较高水平,比较著名的产地有扬州的“梁福盛”号和福建的“沈绍安”号。“梁福盛”号以生产小件漆器为主,“沈绍安”号则以脱胎漆器享名一时。北京地区的“京式”工艺在民国初期独树一帜,内画壶、风筝、铜器、玉器、地毯和金银器制作都有较高水平。北京、天津的风筝名家哈长英、魏元泰制作的风筝,北京“文盛斋”制造的宫灯和纱灯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,均获得金银大奖,为中国民间美术赢得了声誉。
晚清以降,大批西方建筑在中国出现,近代西方建筑类型和技术涌进中国,使中国的建筑出现外来式、中国式和现代化的中国式三种主要形式。在民国初期,外来式和中国式建筑泾渭比较分明。外来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的各租界内,五花八门,各具特色。中国式建筑中,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山陵,它是中华民国建筑史上一项重大的建筑艺术成就。1927年公开征图,条例中规定:“祭堂”图案须采用中国式,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,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,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方案在竞争中取胜。工程由姚锡舟承建。全陵在总体上采用传统的陵墓布局形式,但在局部处理上则时有创新,特别是吸取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工艺,为中山陵增色不少。全陵气象宏伟壮观,殿堂又显得庄严肃穆,为稍后将要出现的一幢幢中国式传统建筑树立了榜样。